沙县不仅因“国民小吃”闻名遐迩,也是国家南方重点林区县和福建省竹子重点产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催生了位于沙县区高砂镇后底木竹加工集中区。数百亩土地上,遍布着几十家以木竹加工等为主导的企业。
近年来,由于经营不善加上疫情影响,园区里多家木竹制品加工企业入不敷出,濒临破产,沦为“僵尸企业”,沙县梅花木竹制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偌大的厂区里,机器闲置,工人停工,唱起了“空城计”。
除了欠薪,该厂的厂房和土地被经营者抵押贷款、质押引资,债台高筑的企业早已无力维持,复杂的债权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纠纷。2014年该企业被诉至沙县法院,涉案标的高达5000余万元。
府院合作,搭建资产处置“连心桥”
执行案件受理后,沙县法院立即成立专案团队,执行法官积极走访了解企业现状和债权债务情况,厂房很快进入评估拍卖程序。谁知,就在沙县法院考虑拍卖后如何解决纷繁复杂的债务问题时,“绊脚石”却横在了眼前。该标的物起拍价高达1000多万元,一时无人问津,网拍数次流拍,案件处置一度陷入僵局。
一边是银行利息的不断增高,普通债权人的权益渐渐稀释,一边是土地厂房设备的数次流拍,拍卖行情持续走低。执行法官不仅仅在和时间“赛跑”,如何高效地“变废为宝”才是“破局”关键。
通过和金融部门、政府招商部门的多次座谈和实地勘察,沙县法院工业不良资产司法处置专门合议庭的执行法官了解到,这批拍卖物中,土地、厂房、设备齐备,对于投资商来说无疑是有吸引力的,而数次流拍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买卖双方缺乏精准而畅通的消息沟通渠道。这时候,申请人中国农业银行沙县支行带来了一条好消息——园区另一家木竹加工企业有意购买该批资产。该木竹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外贸为主的木制品加工企业,受疫情影响,国外相关行业产能无法满足需求,我国企业因此获得大批订单,该企业的外贸订单已排到一年之后。
为扩大产能,该企业遂承租了沙县梅花木竹制品有限公司的部分厂房。但因为取得该土地厂房的产权,该企业不敢贸然加大投资,厂房也无法新建和改造,产能仍然受限。该企业经营者遂产生购买标的物的想法。
在中国农业银行沙县支行的积极协助下,沙县法院搭建了一座与意向企业的“连心桥”。“在得知承租人有购买意向后,为使各方利益最大化,我们决定重新评估被执行人名下固定资产,通过网络司法拍卖平台再次进行挂拍,腾空闲置厂房土地,引进优质上升企业,激活园区发展动能。”执行局局长吴鸿强说道。
攻坚克难,腾退无证搭盖旧厂房
正当重新启动的厂房土地评估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又一个难题摆在执行干警面前。
评估过程中,承办法官发现沙县梅花木竹制品有限公司的厂区内,除了承租人租赁的有证厂房外,厂区还有近一半的面积为无证搭盖的厂房,现正被另一竹制品加工企业占用。
为了谋取拍卖后利益,该企业经营者邓某与被执行人沙县梅花木竹制品有限公司经营者徐某合谋串通规避执行,上演一出“偷梁换柱”,对外声称无证厂房为邓某搭建,如若要其搬离,需要向其支付百余万的赔偿款,否则就不配合法院执行。
面对突如其来的阻碍,沙县法院执行干警通过实地走访和缜密调查,最终认定了无证厂房并非邓某搭建,而是徐某搭建,徐某作为被执行企业的实际经营者,其搭盖的厂房应依法查封被一并拍卖,且拍卖款应用于偿还欠款。
为了尽快执结案件,及时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招商项目及时落地,承办法官一方面假意答应了邓某支付赔偿款的要求,另一方面,多渠道收集徐某、邓某对抗执行违法犯罪行为的证据材料,通过调查取证,最终认定徐某指使邓某作伪证,妨碍法院查明其财产情况的行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沙县法院执行局依法将徐某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截止发稿,邓某被法院罚款人民币5万元,徐某因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已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在第三方评估机构商定了无证建筑的价值评估方案后,该厂房和土地顺利进入拍卖程序。
快速处置,开创矛盾化解共赢局
2022年4月15日,经过24小时的网络拍卖、37次延时、39轮竞价,沙县梅花木竹制品有限公司位于沙县虬江街道后底木竹加工集中区B地块工业房地产以1103万元的价格,在司法拍卖平台上被福建某木竹制品有限公司拍得。
拍卖成交后,沙县法院执行局考虑到买受人扩大产能的紧迫性以及银行收回不良贷款周期性的要求,在拍卖成交当日,即向买受人送达了拍卖成交确认书、执行裁定书、协助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用于买受人过户。并在20天内,监督和催促邓某将无证搭盖厂房彻底腾退。邓某迫于司法强制的强大震慑,主动配合法院在20天内将无证搭盖厂房彻底腾退。
“我们拟投入5000万元全面改建、扩建厂区,现已经进入全面的施工阶段。”买受企业福建某木竹有限公司经营者说道。
日前,中国农业银行沙县支行的600余万金融债权已全额实现,买受人新购设备也已经投入使用,普通债权人将按比例清偿。通过本次的工业不良资产快速处置,形成了化解金融不良贷款、企业迅速扩大产能、普通债权兑现、有效打击拒执行为,维护司法权威的多赢局面。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沙县法院立足园区产业规划,坚持“府院合作”,紧盯项目招商需求,以推进园区司法查封工业土地厂房的优化利用为工作主线,着力推动优质资源的司法拍卖处置,在符合规划前提下以价高者得,引入更具竞争力、单位效益更高的企业,既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又为优势企业的入驻腾出“新空间”,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生”。
2022年以来,沙县法院通过司法拍卖大宗工业用地11处,处置工业厂房面积11.3万平方米,土地面积396亩,成交金额1.7亿元,网拍溢价率26.6%,创造税收1200余万元,实现了案件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高度统一。